广东金辛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网
三伏是初伏、中伏和末伏的统称,出现在每年公历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,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时段。
今年的三伏是超长版40天,加上气温高、雨水多湿气盛,全国多地湿热爆表,极为特殊。此时人体阳气最旺盛,皮肤毛孔张开,代谢增强,借助三伏热力排湿排寒,有事半功倍效果,也是“冬病夏治”的良机。初伏(7.15-7.24):清寒湿 补脾胃
初伏共10天,天气炎热暑气重,吃生冷瓜果及作息不规律等,都会让身体积累过多寒湿,湿重伤脾,脾虚生湿,恶性循环。
中伏(7.25-8.13):清暑热 补阳气
中伏共20天,暑热难耐,空调、冷饮等离不开,特别容易寒气入体,对抗寒凉会消耗阳气,此时解暑、防寒、补阳气都要抓。
末伏(8.14-8.23):清余热 补气血
末伏共10天,末伏温度还是很高,清除体内余热,可避免大量消耗阳气。出汗消耗津液,汗血同源,人体容易气血亏虚。
入伏养生“四字诀”
入伏正值盛夏,外界暑热骄阳,而人体内却寒湿较重。适度静晒太阳,可平衡体内阴气,祛湿排寒,调理气血。 早晨8-9点,是一日中阳气旺盛之时,此时阳光热而不晕,晒而不伤。可在阳台上,或其他有阳光照射的地方,保持心平气和,端坐闭目,静坐晒背,收心养神。
喝水过快容易使水分快速进入血液,令血液变稀,血量增加,给心脏造成负担,出现胸闷气短等症。 可少量多次喝水,一次150毫升左右,温水较佳,身体吸收更好,可达到解暑、散发人体热量的作用。但不可喝冰水,容易引发肠胃不适,更易堆积湿寒,影响身体健康。
夏季湿热,较伤脾胃,令人胃胀、食欲不振,而祛除脾胃湿邪较好的办法是热水泡脚。泡脚可促进排汗、健脾除湿、通经利水,增强代谢,缓解疲劳,提高耐热力。 建议每晚入睡前温水泡脚,40℃左右,水量淹没至脚踝处即可,每次泡脚20分钟左右,以身体微微出汗来达到效果。
入伏防寒 “禁忌”
寒邪是中医病因之一,具有寒冷、凝结、收引特性的致病外邪。伏天开始,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,血管处于扩张状态,腠理开泄,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。
尤其是现在人们夏天经常穿短裙短裤,出入空调房,左手一杯冷饮,右手一块冰镇西瓜,下班了还吃一顿鱼生,寒邪就这么进入我们的体内... ...
因此,注重防寒更为重要。
1、空调温度忌过低
夏季空调温度应保持在26℃以上,避免过大的室内外温差,出现头痛、鼻塞等不良反应。可用摇扇代替,不仅不会着凉,还可预防肩周炎。
长期在室内吹空调,容易滋生细菌,可适时地通风换气,也可开启空调的“除湿”模式,降低湿度,缓解闷热,降温效果更好。
咽喉和后背中央是人体最薄弱的地方,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伤害。护好这两个部位,可有助于身体抵御寒气,进入空调房时可穿件上衣,晚上睡觉时盖好后背、肩膀,谨防受凉。 平时可用热水袋或热毛巾,敷在后心,半小时左右,可辅助身体排汗散热。 凉茶叶味苦性寒,有消热去火,降噪生津,提神醒脑的作用,其中丰富的钾离子对身体大有益处。 用热茶来替代冷饮,可刺激毛细血管的舒张,更能起到降暑的作用。一杯热茶,9分钟左右便可使身体降温1℃~2℃,时间可维持15分钟左右。